外媒:中国正在挤压德国商品在欧洲市场的空间

特别是在在机械或汽车等高价值工业产品方面,中国制造在欧盟国家进口商品中所占的份额正在增加,而德国商品所占的份额却在缩小。德国《商报》报道指出,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正日益赶上甚至超过德国竞争对手。

据投资研究机构Bernstein(伯恩斯坦)的分析,中国已经具备年产电动车4000万辆的能力,然而中国自身对电动车的需求只有2000万到2500万辆。

(德国之声中文网)德国《商报》关注到,德国企业面临来自中国竞争对手出口产品的压力越来越大。而且这里指的不是纺织品或者防护面具等技术含量低的商品,而是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的产品。德国经济研究所(IW)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,特别是在机械或汽车等高价值工业产品方面,中国制造在欧盟国家进口中所占的份额正在增加,而德国商品所占的份额却在缩小。

文章写道:“2000年,欧盟在这一领域的进口总量中有2.5%来自中国,而到2022年,这一比例已经达到13%。在此期间,德国的份额从17.7%下降到15.5%。中国份额的增长和德国份额的下降往往是同步出现的。……其它分析也证实了这一发展趋势。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(GTAI)最近得出结论认为,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正日益赶上甚至超过德国竞争对手。”

文章引述德国经济研究所外贸专家马特斯(Jürgen Matthes)的分析看法说,德国出口经济在欧洲市场下滑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能源成本的增长。“另一方面,中国从价值链的两端都在为企业提供补贴。马特斯说:‘从劳动力、资金和土地开发开始,到原材料和工业初级产品,再到销售市场上税收减免和慷慨的出口信贷补贴,形成一条龙。’”

“此外,中国在技术方面也正在迎头赶上,在创新产品方面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。……中国在欧盟市场上取得出口优势的一个例子是机械产品。2010年,中国机械产品在欧盟进口中所占份额仍为6.8%,而去年已达到11.4%。同期,德国机械产品在欧盟进口中所占的份额从22.6%下降到20.5%。化工产品也呈现出类似的发展态势。”

文章指出,汽车市场可能是中国瞄准的下一个目标。据投资研究机构Bernstein(伯恩斯坦)的分析,中国已经具备年产电动车4000万辆的能力,然而中国自身对电动车的需求只有2000万到2500万辆。

文章写道:“中国汽车同德国车相比在欧盟进口中所占的份额仍然很小,但正如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所示,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个明显的趋势。2000年,中国汽车在欧盟汽车进口中所占的份额还只有0.1%,而到2022年,这一比例已经达到3.5%。”

美国一纸命令是否殃及欧洲无辜?

上周,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行政命令,授权财政部全面禁止或者部分限制美国企业对中国包括半导体、微电子、量子信息技术和部分人工智能在内的特定领域的投资。《经济周刊》引述行业律师的看法指出,该行政命令适用的范围不仅限于美国公司。由美国公民支配管理的欧洲企业也会受到这项行政命令的制约。

文章写道:“柏林对(美国的这一行政命令)反应谨慎。德国经济部发言人表示,欧盟希望与成员国共同研究‘在第三国投资会带来哪些安全风险’。……德国外贸法中对中资企业的投资审核,也就是所谓的入境审查有着明确的规定。更复杂的实际上是出境审查,也就是审核德国企业去中国投资是否会造成大量的专业技术流失,导致某项技术未来只能在中国研发的结局。”

文章指出,“欧盟委员会最近还宣布了一项控制在第三国投资的新工具。其目的是防止第三国规避敏感产品的出口禁令。欧盟委员会希望与成员国共同确定哪些技术领域会受到影响。重点也是量子计算机、现代半导体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。”

文章写道:“也有些人对美国的行政命令持批评态度,例如社民党籍的欧洲议会议员朗格(Bernd Lange )。他认为美国的行政命令在经济上缺乏正当理由,而是被表述成美国的国家安全问题,作为应对中国崛起的一种防卫手段。他认为,因为国家安全的理由无法精确界定和核实,所以很容易被用来建立贸易壁垒,为保护主义敞开大门。”


推荐阅读